扫码订阅《 》或入驻星球,即可阅读文章!

GOLANG ROADMAP

阅读模式

  • 沉浸
  • 自动
  • 日常
首页
Go友会
  • 城市
  • 校园
Go学院
  • Go小课
  • Go小考
  • Go实战
  • 精品课
Go求职
  • 求职辅导🔥
  • Offer收割社群
  • 企业题库
  • 面试宝典
Go宝典
  • 在线宝典
  • B站精选
  • 推荐图书
  • 每日博文
Go仓库
实验区
  • Go周边
  • Go下载
  • Go月刊
消息
更多
  • 用户中心

    • 我的信息
    • 推广返利
  • 玩转星球

    • 星球介绍
    • 角色体系
    • 星主权益
  • 支持与服务

    • 联系星主
    • 成长记录
    • 常见问题
    • 吐槽专区
  • 合作交流

    • 渠道合作
    • 课程入驻
    • 友情链接
author-avatar

GOLANG ROADMAP


首页
Go友会
  • 城市
  • 校园
Go学院
  • Go小课
  • Go小考
  • Go实战
  • 精品课
Go求职
  • 求职辅导🔥
  • Offer收割社群
  • 企业题库
  • 面试宝典
Go宝典
  • 在线宝典
  • B站精选
  • 推荐图书
  • 每日博文
Go仓库
实验区
  • Go周边
  • Go下载
  • Go月刊
消息
更多
  • 用户中心

    • 我的信息
    • 推广返利
  • 玩转星球

    • 星球介绍
    • 角色体系
    • 星主权益
  • 支持与服务

    • 联系星主
    • 成长记录
    • 常见问题
    • 吐槽专区
  • 合作交流

    • 渠道合作
    • 课程入驻
  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课程介绍

    • Go 专家编程
  • 常见数据结构实现原理

  • 常见控制结构实现原理

  • 协程

  • 内存管理

  • 并发控制

  • 反射机制

  • 定时器

  • 语法糖

    • 语法糖
    • 简短变量声明
    • 可变参函数
  • 编程陷阱

扫码订阅《 》或入驻星球,即可阅读文章!

简短变量声明


Hongcai Ren

想要声明变量,可以使用关键字var或者直接使用简短变量声明(:=)。 后者使用更频繁一些,尤其是在接收函数返回值场景中,你不必使用var声明一个变量再变量接收函数返回值,使用:=可以一步到位。

本节我们讨论:=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规则,以避免一些陷阱。

# 热身测验

相信你已经大量使用过简短变量声明,比如像下面这样:

i := 0
j, k := 1, 2
1
2

:=用来声明变量并赋值,不管是个人项目、公司项目和开源项目都会大量应用。根据我做过的小范围调查结果看,有多年Go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也不能很好的回答:=相关的问题。

在开始讨论:=前,请试着回答一下这些题目,再根据参考答案对照一下,或许会有令你惊讶的发现。

# 题目一

问:下面代码输出什么?

func fun1() {
    i := 0
    i, j := 1, 2
    fmt.Printf("i = %d, j = %d\n", i, j)
}
1
2
3
4
5

# 题目二

问:下面代码为什么不能通过编译?

func fun2(i int) {
    i := 0
    fmt.Println(i)
}
1
2
3
4

# 题目三

问:下面代码输出什么?

func fun3() {
    i, j := 0, 0
    if true {
        j, k := 1, 1
        fmt.Printf("j = %d, k = %d\n", j, k)
    }
    fmt.Printf("i = %d, j = %d\n", i, j)
}
1
2
3
4
5
6
7
8

# 参考答案

# 题目一

程序输出如下:

i = 1, j = 2
1

再进一步想一下,前一个语句中已经声明了i, 为什么还可以再次声明呢?

# 题目二

不能通过编译原因是形参已经声明了变量i,使用:=再次声明是不允许的。

再进一步想一下,编译时会报”no new variable on left side of :=”错误,该怎么理解?

# 题目三

程序输出如下:

j = 1, k = 1
i = 0, j = 0
1
2

这里要注意的是,block if中声明的j,与上面的j属于不同的作用域。

# 使用规则

虽然简短变量声明这个语法糖用起来很方便,但有时也会给你一个意外也可能带你掉入陷阱。

我曾因滥用这个:=语法糖,发生过一次故障,所以才认真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和规则,大家可以作为参考。

# 规则一: 多变量赋值可能会重新声明

我们知道使用:=一次可以声明多个变量,像下面这样:

field1, offset := nextField(str, 0)
1

上面代码定义了两个变量,并用函数返回值进行赋值。

如果这两个变量中的一个再次出现在:=左侧就会重新声明。像下面这样:

field1, offset := nextField(str, 0)
field2, offset := nextField(str, offset)
1
2

offset被重新声明。

重新声明并没有什么问题,它并没有引入新的变量,只是把变量的值改变了,但要明白,这是Go提供的一个语法糖。

  • 当:=左侧存在新变量时(如field2),那么已声明的变量(如offset)则会被重新声明,不会有其他额外副作用。
  • 当:=左侧没有新变量是不允许的,编译会提示no new variable on left side of :=。

我们所说的重新声明不会引入问题要满足一个前提,变量声明要在同一个作用域中出现。如果出现在不同的作用域,那很可能就创建了新的同名变量,同一函数不同作用域的同名变量往往不是预期做法,很容易引入缺陷。关于作用域的这个问题,我们在本节后面介绍。

# 规则二:不能用于函数外部

简短变量场景只能用于函数中,使用:=来声明和初始化全局变量是行不通的。

比如,像下面这样:

package sugar
import fmt

rule := "Short variable declarations" // syntax error: non-declaration statement outside function body
1
2
3
4

这里的编译错误提示syntax error: non-declaration statement outside function body,表示非声明语句不能出现在函数外部。可以理解成:= 实际上会拆分成两个语句,即声明和赋值。赋值语句不能出现在函数外部的。

# 变量作用域问题

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了解变量作用域,但是由于:=使用过于频繁的话,还是有可能掉进陷阱里。

下面代码源自真实项目,但为了描述方便,也为了避免信息安全风险,简化如下:

func Redeclare() {
    field, err:= nextField()   // 1号err

    if field == 1{
        field, err:= nextField()     // 2号err
        newField, err := nextField() //  3号err
        ...
    }
    ...
}
1
2
3
4
5
6
7
8
9
10

注意上面声明的三个err变量。 2号err与1号err不属于同一个作用域,:=声明了新的变量,所以2号err与1号err属于两个变量。 2号err与3号err属于同一个作用域,:=重新声明了err但没创建新的变量,所以2号err与3号err是同一个变量。

如果误把2号err与1号err混淆,就很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错误。

  • 热身测验
  • 题目一
  • 题目二
  • 题目三
  • 参考答案
  • 题目一
  • 题目二
  • 题目三
  • 使用规则
  • 规则一: 多变量赋值可能会重新声明
  • 规则二:不能用于函数外部
  • 变量作用域问题